当前位置:首页>苗木百科>苗木形态特征>麻楝树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

最新资讯

麻楝树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

作者:hnw

阅读量:2019年12月27日

麻楝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绿化苗木,由于生长较快,常常被用来进行修复性绿化工作,在东南沿海一带广为种植。下面成都朴树的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一下麻楝树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麻楝树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

一、麻楝树的特性:

麻楝为楝科的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成熟龄树高可达30米胸径80厘米左右。树皮灰褐色,具粗大皮孔,内皮红褐色;树枝赤褐色,有灰白色皮孔;芽具鳞片,被粗毛;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纸质,通常10-16枚。两性花,黄色带紫,圆锥花序顶生;木质蒴果,近球形或椭圆形,灰黄褐色。麻楝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和乳源、连县连南、东莞阳江等县以及广西、云南等省(区)。近年来,逐渐北移至福州。实践证明,在北纬26度以南,一般生长正常在海南岛,麻楝主要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腰缓坡地带,常见于热带山地常绿季雨林和山谷热带雨林以及村旁平地热带雨林型的密林中,多为散生。麻楝为阳性树种,喜湿润和肥沃的环境条件,在瘠薄干旱的地方少见。麻楝天然下种虽易消失发芽力,但在较密的林冠下常见有较多的幼苗幼树,如能加以人工促进措施,天然更新是有可能的。

1、生长较速,23年生的天然林,树高12.6米,胸径18.4厘米。从解析木的生长过程来看,7年生以后粗生长加快,某些年份达1.5厘米;高生长4年生以后进入速生期,个别年份达1.1米。在热带林业科学研究站7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5.4米,平均胸径8.3厘米;广西夏石林业试验站的本地麻楝10年生单株树高11.5米,胸径25.8厘米;广东林科所15年生树高12.0米,胸径30.7厘米;福州树木园7年生树高6.2米,胸径10.4厘米。


 

二、麻楝树的栽培技术:

1、采种:麻楝5-6月开花,果实成熟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但种子质量以12月中旬至1月成熟的为好。木质蒴果成熟时由黄褐色渐呈深褐色,很快开裂,带翅的种子随风飞散,应及时采种。果实采回后可摊开阴于或晒3-4日,即开裂,种子脱出,将种子装于布袋或塑料薄膜袋,置通风处,翌年4月份以前播种,不宜久藏。出种率一般为10-17.9%,种子纯度77.5-83.3%,纯净种子每公斤约有9.9万粒,场圃发芽率为40-70%。

2、育苗:一般宜随采随播,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用撒播,或按20厘米条距开浅沟条播,播后覆一层薄细土,并盖草、淋水。6-10日开始发芽出土,约25-28日发芽结束。苗高3-5厘米时,按株行距20×20厘米移植。苗期管理与母生相似,视土壤肥力情况适当施肥3、4次。7-8个月苗高可达70-80厘米,当年即可出圃造林。

3、定植:麻楝造林季节在陆地以秋季和春季为宜;海南地区以雨季中期的7—8月较合适,岛北部亦可在春雨期定植。造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地条件,若造林地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幼龄衰老”。根据麻楝的特性,林地应选择土壤湿润、肥沃的灌木丛、飞机草和大芒为优势的高草地为宜。在白茅地上造林则生长极差。林地选好后,于雨季前进行砍山、炼山(或水平带归堆),然后按2乘2米的株行距进行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50乘50乘40厘米。

4、幼林抚育:造林后每年于雨季前后和雨季中期应全面除草3次,并在雨季中期结合除草松土1次。麻楝幼年树冠较小,要连续抚育4、5年,才能郁闭。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松土每株施硫酸铵50-100克,每年1次。这样可促进幼林生长,提前郁闭,以林压草,缩短抚育年限。

四、病虫害防治:在苗期,尤其在幼林阶段,常有螟蛾科的一种幼虫为害树梢心部,秋季最为严重,被害植株从枯梢部下方萌生侧芽代替主梢,对幼树生长及其干型均有很大影响。防治上,可用666粉悬浮液或稀释乐果乳剂的1500倍液,在幼虫钻入梢部之前进行喷杀,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苗木推荐

猜你喜欢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询价或视频看货
199-1556-9549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